氣候變遷對災害防救工作之影響日益顯著,如何因應已成為各國重視的課題。日本在此領域已有相當的成果及經驗,值得台灣防災研究單位學習。為促進台灣與日本在氣候變遷及防災科技研究之交流合作,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亮全主任於2007年9月9日至15日率團赴日本學術單位研討雙方推動現況並洽談合作事宜。京都大學是日本在防災科技上頗負盛名的學校。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二十一世紀計畫”,開發對21世紀之氣候變遷可靠之預測技術。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於2007年開始執行為期5年的研究計畫,其方向與重點均以實際應用為導向。而所遭遇的問題與台灣目前由國科會推動的氣候變遷衝擊因應整合計畫類似。由此次的雙方研討更進一步認知解決的方法,並建立了未來雙方交流與合作的管道。除了相關的研究面課題外,近年我國也逐漸體認到要達成全國的永續發展,必須將此一理念與相關作為落實到全民與社區的層次,建構永續社區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在實際行動方面,相關部會署嘗試展開了具體的業務,例如內政部營建署配合行政院永續會的「生態城鄉規劃」工作項目,在「社區風貌營造計畫」中,執行了兩年的「生態社區示範計畫」(2004、2005),教育部於91年開始推動綠色校園。而在921地震之後的災區重建方面,也有不少社區以「生態復育」、「生態旅遊」做為其社區重建計畫實踐的主要議題。國科會永續會亦在95年年底推動綠色城鄉計畫一方面實際推動、展開不同議題永續社區的營造(實踐)工作,累積台灣本土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比較、探討不同類型社區推動時的優勢、可能面臨的問題或困難,繼而彙整出永續社區營造的方法、流程(Process)以及推動模式等,以提供日後持續推廣永續社區、建構綠色城鄉時之參考,並為建構台灣永續發展學術理論的基礎。日本永續社區的發展過程,行政部門的努力,社區居民的認知與自動自發的行為,在在都值得我們參考。此次研討與參訪之心得與建議如下:1.地球模擬中心擁有全世界第四快速的超級電腦(地球模擬器),未來台灣地區於防救災的相關研究上,如需要大量運算資源時,可考慮與該中心合作,如此可節省採購大量硬體設備以及後續維護的支出,又可快速得到良好的運算模擬成果。此外台灣地區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兩地皆常受颱風侵襲,颱風一般都是在赤道附近生成,先侵襲或是接近台灣,再轉向至日本地區,如果兩地研究機構能相互配合,台灣地區負責台灣地區與赤道附近的颱風觀測,日本地區負責颱風離開台灣後至颱風消失之觀測,相信對於未來颱風的相關研究能有更完整的資料。2.消防研究所開發的地震災害簡易地震評估系統,未來可作為我們在發展相類似系統時學習的對象,尤其消防研究所對於地震應變時程已進一步研擬出標準作業程序,相對於國內目前並無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另外應變時的避難設施及救災物資的掌控等對於地震發生後非常重要,因此未來在系統開發也須特別注意救災物資及避難設施的掌控。由於我國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日本消防研究所已建立良好互動關係,日後可透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該所發展實質合作內容。3.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在執行氣候變遷整合計畫時發現資料的整合與跨領域的溝通是最困難的事,台灣團隊也面對相同的問題。未來值得雙方學者進一步交流研討並共謀解決之道。4.日本永續社區的推動過程中居民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政府則雖退居幕後,但都在關鍵時刻給予協助,同時將好的示範區做進一步推廣。此種推動過程中,一個綠色社區的發展必須要先有一個領先的技術項目,如板橋區的苦瓜種植法,小川町的生物瓦斯等。然後這種技術可以深入居民和行政部門,再經過各種精進的步驟,使的這項技術可以更實用。再由行政部門去推廣到其他的社區,此種操作過程可供永續會下年度綠色城鄉計畫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