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主要任務為赴澳洲考察草莓儲藏性及抗病性綜合技術,做為改善台灣草莓產業之借鏡。於本(96)年8月25日到9月2日前往澳洲草莓主要產區昆士蘭省的陽光海岸瑪洛志(Maroochydore)及卡布察爾(Caboolture)區,考察草莓生產技術及採後處理技術,並訪問當地農戶共7戶。澳洲昆士蘭草莓栽培面積與台灣相當約600公頃,生產者約為200個,平均每生產者為3公頃,為台灣平均0.3公頃之10倍,所以生產方式多利用機械化,但採收仍以人工,而人工大都為外勞,尤其是旅遊工作簽證的臨時勞力。採收後處理以低溫預冷後,再行機械輸送至人工手動裝入250g塑膠盒中後放置輸送帶,至自動標籤機貼上條碼標籤,人工分放紙箱,再送入冷房等待運輸,運輸亦以低溫方式運輸。種苗生產以高冷之專業2~3個農戶生產,經農業部園藝研究所之相關試驗場MaroochyResearchStation及RedlandResearchStation負責病蟲監控,若符合規定則發予合格證明,草莓苗生產者才可銷售種苗,但此部份服務是要付費的。澳洲所栽種品種以美國Festival、Camarosa及澳洲Rubygem為主。此等品種均具較硬實特性,適合儲藏運輸,但澳洲非常重視品種保護權,任何種原交換均須經過官方。所以針對澳國已受植物品種權保護之具耐儲藏運輸Rubygem品種,擬於下次台澳農業合作會議申請提案,作為將來台灣草莓品種改良雜交親本之一,並針對抗病蟲品種進行引種馴化,如Kalinda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