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北部山區原住民長久以來即承襲著其先民的傳統農業耕作觀念,以濫伐與焚燒的方式來進行耕作,在完成收穫後,即另闢新地再濫伐與焚燒一次,以耕種新的作物,如此惡性循環下,泰北山地可耕面積日漸減少,山林消失殆盡,失去原有之保水與防洪功能完全破壞,山下平原因此連年淹水,山民更加貧窮,在生活重擔壓力下,泰北山區與鄰國寮國及緬甸山民,就轉向種植獲利度高且風險大的罌粟毒品。1969年泰皇蒲美蓮陛下到泰北邊境訪視貧窮落後的山地部落,發現原住民破壞森林違法栽植罌栗,嚴重影響水土保持及水資源,為杜絕鴉片交易與吸食並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質,泰皇隨即成立皇家計畫(RoyalProject),其目的在改善山地部落生活水平、減輕自然資源尤其是森林與集水區的破壞以及推行適地適用政策。其後美國農業部、台灣政府及其他友邦亦提供大量技術、金錢與人道援助。1991年皇家下令將皇家計畫改為皇家計畫基金會(RoyalProjectFoundation),泰皇捐獻50萬泰銖(約台幣45萬元),成為該基金會榮譽理事。除國際支援外,皇家林務署也與皇家計畫基金會積極合作,在自然資源保育、推動國民自然保育教育、鼓勵民眾參與以及引導山地社區的管理與發展上均有相當的貢獻。皇家計畫基金會主要在ChiangMai(清邁),ChiangRai(清萊),Lamphun,MaeHongSon及Phayao等5省444山地村落推行,計有24,043家庭100,940人受惠,該會有4個實驗站(Experimentalstations)36個發展中心(developmentcenters)。在輔導山民生產高經濟作物後,皇家計畫將山民所生產產品完全買回,再經由一貫化的分級包裝後,運送到市場直接出售,使得原來需進口且價格昂貴的溫帶果樹與蔬菜產品,目前已能輕易的在市場購得。另皇家計畫亦製造果醬、水果酒品、冷凍草莓、罐頭蔬菜、乾燥水果與乾燥花等各類農產加工產品供外銷,此一產銷營運機制為山民與皇家計畫均帶來豐厚的收益。皇家計畫成功的運作在泰北山區各項計畫,每年泰國國王都會到泰北各計畫據點巡視乙次,可以明顯的看到泰北山區轉變,以往遍植罌粟的山區,現已被高經濟產值的蔬菜、果樹與咖啡所取代,此一成就不僅為泰北山民創造了更穩定的生活條件與財富,也為國際社會降低了毒品氾濫的源頭,畢沙迪親王因而獲得1988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皇家計畫基金會」所生產之蔬菜、水果已獲得EUREPGAP食品標準認證,惟我國仍不應准該會部分農產品出口來台,另該會在泰國種植ARABICA品種咖啡樹約有40年經驗,其在產製咖啡技術上已達世界水準,亟願提供我方有關種植及產製咖啡技術交流與協助,爰邀請我方相關人士了解該會蔬果農作現況及生產作業,並尋求雙方進一步合作機會。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外交部亞太司及本局派員於97年4月1日至5日前往泰國清邁(ChiangMai)、清萊(ChiangRai)之試驗室、農場、包裝廠實地考察蔬果生產作業實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