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管理權責機構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MedicalRegulatoryAuthorities,IAMRA)於2008年10月6日至9日在南非開普敦舉辦之第八屆國際醫療法規會議(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dicalRegulation)及該協會之會員大會(MembersGeneralAssembly),本次會議主題為醫療專業化:建築之基石(MedicalProfessionalism:TheBuildingBlocks),主要在探討什麼是醫療專業化、需於何時及何處建立、如何建立醫療專業化之制度,包括績效評估、繼續教育與執業適合度之調查等,均是建立醫療專業化之基石;此外,亦探討如何教導與評估醫療專業化、其與倫理間之關係,以及大眾或病人對提升醫療專業化之角色。主要學習心得包括:1.醫療專業化的定義,簡而言之,即大眾對醫事人員的信任(trust);具體而言,專業化是臨床能力、溝通、技術、倫理與法規知能的展現,且希達到表現卓越(excellence)、人道(humanism)、當責(accountability)及利他(altruism)之原則。又以上所稱之臨床能力、溝通、技術、倫理、法規知能、卓越(excellence)、人道(humanism)、當責(accountability)及利他(altruism)等,亦是測量專業化的重要面向。2.建立醫療專業化之三大基石,包括繼續教育、績效評估與執業適任性之調查。3.醫事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是建立醫療專業化及良好執業行為之基礎,由於其影響著醫師之行為,因此,配合評估(Assessment)的制度,即相當重要,如無法配合評估(Assessment)制度之實施,除難彰顯其成效外,亦可能造成誤導醫事人員,使其處於危險狀況(riskysituation)。4.醫療專業化,對於醫師而言,係期其能承諾終生學習、保持醫療專業知能與臨床及團隊技術、表現倫理及人性化的行為;對於其他醫事人員而言,則希其能具有專業能力及具有可達此目標之適當機制。5.醫事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技巧亦是專業化之一環,醫事人員應了解病人習慣使用的語言,甚至是方言,還有文化及是否尊重病人等;又其與同事間相處之情形,如是否相互予以尊重等(尤其在不同專業領域之間),亦是專業化的表現。6.建立專業化之有效方法,包括教學(teaching)及評估(assessment);且醫療專業化之建立,亦需儘早實施(startearly),且無論在畢業前(undergraduate)、畢業後(postgraduate)及執業時(inpractice)等階段,均需培養專業化之能力。又有關醫療專業化之評估時點,亦需於醫學院時期、教學醫院之訓練時期及執業時期等階段,予以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