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PowerParity,PPP)統計之編製目的在於取代傳統匯率作為折算各國GDP之依據,改以考慮各國同質產品相對價格水準之購買力平價指標衡量各國實質經濟規模。國際比較計畫(InternationalComparisonProgram,ICP)至今共舉辦7個回合,前6回合宥於主辦單位為聯合國,我國雖多次表達參與意願,但因非聯合國會員國,始終被摒除在外。回顧2007年以前,雖有IMD、IMF及美國賓州大學等發布我國購買力平價、物價水準及實質GDP等指標,惟資料均係推估數值。第7回合ICP計畫改由世界銀行推動,亞太地區統籌單位為亞洲開發銀行,因我國為亞銀會員國,首度得以參加該2005年回合之購買力平價指標編製作業,亞銀與世銀並先後於2007年與2008年發布亞太地區與全球ICP估計結果。為使各國將2005年回合之作業經驗延續至下一回合(以2011為基準年),並提升統計資料精確度,亞銀乃邀請部分會員國參與「2009非基準年購買力平價國際比較計畫」,藉此將以2005年為基準的亞太地區之ICP國際比較統計結果,進一步更新為以2009年為基準,由於我國在上一回合之表現深獲亞銀肯定,本次計畫亦在受邀之列。本次召開之「非家庭消費財價格蒐集之改進及部分會員國PPP更新計畫初始會議」,於98年1月19日至1月22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會中除介紹2009PPP更新計畫執行方式外(例如仍續採2005年回合執行架構、資料蒐集之微調修正等),各國亦於會中重點簡介CPI物價蒐集及編製作業,並以亞太地區及各國執行實務之觀點,共同討論整合ICP與CPI資料蒐集架構的可行性,期使未來執行ICP所需資源減至最低,會議最後則討論近期各項作業時程之規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