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aMalay是一種通行於星馬地區土生華人間的語言。這些土生華人的祖先於十五世紀時(約相當於鄭和下西洋1408~1436期間),由閩南一帶出發,隨季風而下來到麻六甲地區。由於當時朝廷明令婦女不得離開國境,因此當時多半都是青年男子隻身前往,他們在當地住下來後就和在地的南島語系的馬來人通婚,其後代子孫男的稱作Baba;女的則稱作nyonya。當時為了溝通的需要,而發展出這種閩南與馬來的混合語。BabaMalay最早起源於麻六甲一帶,其語言在詞彙上雖以馬來語為主,但在一些文化詞(例如:婚喪習俗用語)、家務處理、房屋設備、親屬關係…等,皆與閩南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在語法上也承襲了閩南語法的特點:不但減省了馬來語中繁雜的詞綴,在句型上也反映出閩南語的底層效應。正如土生華人的起源一般,在語言上,BabaMalay也展現了兩種文化交流下,密不可分的特殊性。本次研究主要是以蒐集BabaMalay基本詞彙與給予動詞kasi相關句型為主。在詞彙蒐集的部分,將針對文化詞彙、音韻系統進行調查。句型蒐集的部分,將以針對台灣閩南語給予動詞hoo7的六種特殊用法進行調查,藉以探討BabaMalay中是否存有類似的結構。期望藉由音韻、構詞語句法三方面來探討BabaMaly中所存有的閩南底層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