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期間

2009-11-16 至 2009-12-03

前往地區

  • 中國大陸

出國人數

共 68 位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804017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施政分類 表演藝術
計畫名稱 國光劇團2009《金鎖記》大陸巡演場堪宣傳及執行計畫
報告名稱 國光劇團新編京劇《金鎖記》2009北京、廈門、福州演出暨前置宣傳製作及場地勘查作業計畫
電子全文檔
報告日期 2009-12-28
報告書頁數 51
其他資料
出國期間 2009-11-16 至 2009-12-03
前往地區
  1. 中國大陸
參訪機關 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北京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廈門小白鷺劇院金榮劇場,福州鳳凰劇院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金鎖記,大陸巡演,北京,廈門,福州,交流演出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出國人員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張育華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科長 薦任
李小平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聘、雇
魏敏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聘、雇
柯基良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主任 簡任
許耿修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文建會 第三處處長 其他
陳兆虎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長 其他
王安祈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藝術總監 其他
陳怡君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助理編纂 其他
袁家瑋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研究助理 其他
吳如容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總處綜企科 科長 其他
陳碧霞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總處秘書室 科員 其他
彭宏志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科長 其他
傅寯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助理研究員 其他
李永德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唐慶華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張陳美蘭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清河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王耀星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朱安麗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劉苑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劉珈后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王逸蛟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戴心怡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吳燕倫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劉嘉玉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羅慎貞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鄒慈愛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長燕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富國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張起鳴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孫元城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黃毅勇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忞鴻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謝孟家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李佳麒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傅威瀚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元鴻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許孝存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尹來有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李超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余海明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金彥龍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蔡永清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許鈞炫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廖惠中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廖錦麟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蔣忠穎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周佩誼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珮茜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陳宇彤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李敬敏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潘品渝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黃家俊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特約 其他
蕭名君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特約 其他
尹菀津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特約 其他
林秋岑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特約 其他
蔡靜怡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特約 其他
邱毓訓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張美芳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郝玉堂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朱建國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曹金鳳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宋陵生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林雅惠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任懷民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何任洋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邱祥超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吳健普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國光劇團 團員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一、國光劇團成團十多年來一直努力推動「京劇現代化」,希望能以傳統京劇精湛圓熟的唱唸做打表演藝術為基礎,新編貼近現代人情感思維的當代新作品,近年演出均深獲社會大眾廣泛的好評與迴響。二、《金鎖記》是國光劇團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新編京劇,也是張愛玲小說首次以京劇形式的舞台演出。本劇2006年於台北首演後,名列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主演曹七巧的魏海敏亦於隔年榮獲國家文藝獎,《金鎖記》不僅是魏海敏個人表演藝術爐火純青的生涯巔峰代表作,更堪稱代表國光品牌的「定目劇」,並於2007年受邀參加國家劇院20週年慶演出。2008年三度公演,均成功締造「每演必滿座」之票房佳績。三、近年兩岸文化交流頻繁,本團應中華文化聯誼會及福建京劇院之邀,於98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分別赴北京大學、國家大劇院、廈門小白鷺劇院及福州鳳凰劇院等地進行藝術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國光挑選定目劇《金鎖記》,進行三地六場演出,掀起廣大迴響。《金鎖記》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進行大陸首演,上座率達九成,觀眾幾乎皆為北大、清大、人民大學等「八大院校」的師生,反應極為熱烈。另在代表中國大陸最高表演藝術殿堂的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也都獲得相當亮麗的票房成績與藝術評價。北大演出後緊接著舉辦座談會,演出創作群與學生觀眾面對面,親自講述整體創作的過程與理念,更即時接收了觀眾對於創作意念與表現方式的多元評價,無形也讓網路世代的學生將演出觀感在網路論壇之間迅速流傳。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戲曲文學劇場的現代意識」座談會特別對《金鎖記》進行討論;與會的許多戲曲學者紛紛發表卓見,認為這齣「台製京劇」從編劇、導演、舞美到演員,都展現了台灣藝術高度自由發展的特色,影像風格強烈,非常具有現代性。劇評會中尤其以龔和德教授提出「魏海敏表現爐火純青童芷苓以下沒有人能超越她」的評價最具代表性,此一評價也得到現場曲六乙教授等位學者專家的附議。在兩岸交流極為頻繁的廈門適逢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金鎖記》的演出成為學者、專家、戲劇工作者與觀眾的觀摩重點。廈門小白鷺劇院演出結束後,國光劇團委請廈門藝術學院代邀學者專家,舉辦「戲曲文學劇場的現代意識」劇評會,學者專家更紛紛以「震撼」、「深受啟發」、「看到傳統戲曲的現代性表現」等字眼,形容大陸劇界同行對觀賞《金鎖記》演出的一致感受,認為這齣來自台灣的新編京劇在文化自覺上,高度彰顯台灣人文意識的創作內涵,不僅「拓展了傳統京劇的表現力」,而且令觀眾在感悟人性深沉之中有種「欣賞的快感」。巡演最終站於福州鳳凰劇院豋場,是日觀眾爆滿且許多人無座站立,中央電視台「空中劇院」節目現場錄影,演員發揮淋漓盡致,謝幕時觀眾起立鼓掌良久,是鳳凰劇院落成以來最熱烈的演出盛況。本次應邀巡迴演出,深刻體認兩岸因文化背景不同,各自發展出獨特表現之方式,臺灣為積極開拓觀眾欣賞之目的,無論宣傳包裝、編劇題材創作、導演手法、演員演繹、舞美設計,無一將臺灣經驗兼容並蓄呈現,未來期望除經典劇目持續交流外,對於重點人才培養,兩岸更可積極合作,學習雙方之優勢,共創京劇發展之長遠目標。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804017
2013 © 公務員出國考察追蹤網 || 本來源以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頒佈為準,資料僅供參考,若有不正確之處請來信(abroadplay@groups.facebook.com)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