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光劇團成團十多年來一直努力推動「京劇現代化」,希望能以傳統京劇精湛圓熟的唱唸做打表演藝術為基礎,新編貼近現代人情感思維的當代新作品,近年演出均深獲社會大眾廣泛的好評與迴響。二、《金鎖記》是國光劇團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新編京劇,也是張愛玲小說首次以京劇形式的舞台演出。本劇2006年於台北首演後,名列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主演曹七巧的魏海敏亦於隔年榮獲國家文藝獎,《金鎖記》不僅是魏海敏個人表演藝術爐火純青的生涯巔峰代表作,更堪稱代表國光品牌的「定目劇」,並於2007年受邀參加國家劇院20週年慶演出。2008年三度公演,均成功締造「每演必滿座」之票房佳績。三、近年兩岸文化交流頻繁,本團應中華文化聯誼會及福建京劇院之邀,於98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分別赴北京大學、國家大劇院、廈門小白鷺劇院及福州鳳凰劇院等地進行藝術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國光挑選定目劇《金鎖記》,進行三地六場演出,掀起廣大迴響。《金鎖記》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進行大陸首演,上座率達九成,觀眾幾乎皆為北大、清大、人民大學等「八大院校」的師生,反應極為熱烈。另在代表中國大陸最高表演藝術殿堂的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也都獲得相當亮麗的票房成績與藝術評價。北大演出後緊接著舉辦座談會,演出創作群與學生觀眾面對面,親自講述整體創作的過程與理念,更即時接收了觀眾對於創作意念與表現方式的多元評價,無形也讓網路世代的學生將演出觀感在網路論壇之間迅速流傳。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戲曲文學劇場的現代意識」座談會特別對《金鎖記》進行討論;與會的許多戲曲學者紛紛發表卓見,認為這齣「台製京劇」從編劇、導演、舞美到演員,都展現了台灣藝術高度自由發展的特色,影像風格強烈,非常具有現代性。劇評會中尤其以龔和德教授提出「魏海敏表現爐火純青童芷苓以下沒有人能超越她」的評價最具代表性,此一評價也得到現場曲六乙教授等位學者專家的附議。在兩岸交流極為頻繁的廈門適逢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金鎖記》的演出成為學者、專家、戲劇工作者與觀眾的觀摩重點。廈門小白鷺劇院演出結束後,國光劇團委請廈門藝術學院代邀學者專家,舉辦「戲曲文學劇場的現代意識」劇評會,學者專家更紛紛以「震撼」、「深受啟發」、「看到傳統戲曲的現代性表現」等字眼,形容大陸劇界同行對觀賞《金鎖記》演出的一致感受,認為這齣來自台灣的新編京劇在文化自覺上,高度彰顯台灣人文意識的創作內涵,不僅「拓展了傳統京劇的表現力」,而且令觀眾在感悟人性深沉之中有種「欣賞的快感」。巡演最終站於福州鳳凰劇院豋場,是日觀眾爆滿且許多人無座站立,中央電視台「空中劇院」節目現場錄影,演員發揮淋漓盡致,謝幕時觀眾起立鼓掌良久,是鳳凰劇院落成以來最熱烈的演出盛況。本次應邀巡迴演出,深刻體認兩岸因文化背景不同,各自發展出獨特表現之方式,臺灣為積極開拓觀眾欣賞之目的,無論宣傳包裝、編劇題材創作、導演手法、演員演繹、舞美設計,無一將臺灣經驗兼容並蓄呈現,未來期望除經典劇目持續交流外,對於重點人才培養,兩岸更可積極合作,學習雙方之優勢,共創京劇發展之長遠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