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符合歐盟中小企業標準之中小企業合計為227萬餘家,占法國企業總數99.8%,其僱用人數達883萬人,占法國就業人數61.4%,其提供之附加價值4,122億歐元(約新台幣19兆7,856億元)。依據前開數字顯示,中小企業於法國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地位,然與歐盟其他國家比較,法國非中小企業僱用人數與附加價值均高於平均值,另一方面似也指出法國非中小企業相對於中小企業扮演更重要角色。此一趨勢可由法國經濟發展歷史略窺一二。法國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小企業與非中小企業發展約略相當,但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儘速從戰爭破壞中復甦,自1947年至1993年推動11期國家經濟建設計畫,而法國為整合相關資源更在初期經濟建設計畫中將礦業、軌道、航太、能源、金融、保險、汽車、化工、醫藥、材料、玻璃、核能、消費者電子產品、電台、電影等重要產業之非中小企業國有化,透過國家融資等政策支持扶植產業發展,相關措施直到1980年代法國政治情勢演變及國際上解除管制等趨勢發展後才陸續民營化。而中小企業在法國11期經濟建設計畫中,僅於第六期(1971-1975)經濟建設計畫主要措施(keyactions)中提到中小企業角色,其餘僅在就業政策方面因中小企業僱用大量人力略加重視。故法國中小企業在政府在偏重非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下,在面臨融資需求時,主要取得資金的管理為FFF(即Family,Friends,theFirm’sOwner)及公協會互助團體,因此法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主要植基於民間部門,且以公協會相互保證機構為主,該民營相互信用保證機構在1980年代石油危機前協助法國中小企業解決擔保品不足問題,石油危機後大量的民營互保機構倒閉,法國政府部門開始體查中小企業需求,陸續成立中小企業專業銀行與信用保證公司,法國相關信用保證機構發展迄今已形成三大集團,即OSEOgarantie、SIAGI與SOCAMAs,其於發展過程中不論授信審核、風險管理、紛爭解決、整體服務等機制,因其金融機構發展歷史久遠,具有豐富的經驗與資料確實值得深入瞭解與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