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係參訪日本於歷經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侵襲過後,學習災前預警、災後動員之機制與設備,及豪雨之災害訊息如何蒐取與傳遞,期間參訪仙台機場、三陸地區、宮城岩手山區、水壩等設施,並與東日本高速道路株式會社研討地震及海嘯、高速公路損壞狀況、災後重建等議題。其中釜石港海堤工程曾因其施工困難度及其牆高69公尺舉世第一,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其代表著人類防禦工事的極限,可是就在同一地區紀念海嘯侵襲50周年之際,仍無法抵擋規模9.0地震引發之海嘯,所以應從另類方向思考,預警機制再完善,始終只能保全部份人命,至於房屋、車子、文件、照片紀錄等重要財產,終究無法帶走,人類知識依舊有限,無法瞭解大自然的律動,因此敬畏自然,順應天時,選擇迴避方為正辦。關於日本防災預警機制依序如次;1.觀測2.預報(forecast)3.注意報(advisory)4.警報(warning)5.避難勸告(evacuation)6.強制避難(evacuationorder),而目前公路總局公路防災預警機制業依此順序分預判、部署、預警、應變等4階段,並利用現地雨量觀測值(觀測)及天氣風險預報資訊(預報),採黃色警示(注意報)、紅色警戒(警報及避難勸告)、黑色管制(強制避難),國內目前防災預警機制業與先進國家一致。另相關豪雨之防災及減災必要設置的資訊傳達、蒐取(分析加值)及資訊傳遞,應依1.降雨觀測值的統計及警告情報,2.災害因素及動員應變管制關係之情報,3.人的知識及經驗的關係情報,4.情報的傳遞演練等4大項建立制度,常時研究方能於災害發生前提出必要之預警。本次參訪日本防救災設備最值得學習的是道路上利用標誌牌面公佈防救災訊息,如避難方向指示牌面,搭配法令公告及從小教育民眾,並於學校中定期辦理演練,方能降低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