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期間

2001-08-19 至 2001-08-25

前往地區

  • 蒙古

出國人數

共 1 位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004168
主題分類 財政經濟
施政分類 證券、期貨
計畫名稱 參加2001年蒙古經貿投資考察團報告
報告名稱 參加2001年蒙古經貿投資考察團報告
電子全文檔
報告日期 2001-10-15
報告書頁數 15
其他資料
出國期間 2001-08-19 至 2001-08-25
前往地區
  1. 蒙古
參訪機關
出國類別 考察
關鍵詞 經濟,貿易,投資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臺灣土地銀行
出國人員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詹貞貞 臺灣土地銀行 國外部 襄理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摘  要  蒙古常被譽為藍天之地(TheLandofBlueSky),因其經常陽光普照,然其經濟面卻不如陽光般的燦爛,國際信用評等公司Standard&Poor-s給予該國國家信用評等為B,與巴拉圭、羅馬尼亞及蘇俄等正處於轉型的國家屬同一評等等級,顯示出該國償債能力容易受創。  蒙古係一地廣人稀之國家,每一平方公里僅1.5人,境內90%土地是牧地或沙漠荒地,9%面積是森林,僅有1%面積可供耕種。至二○○○年止,人口計二百四十萬左右。由於教育普及,境內識字人口達85%以上。50%以上人口以農牧為業,天然資源豐富,有煤、銅、金、石油等礦藏,係蒙古在農牧業之外的經濟來源之一。  蒙古於一九二四年宣佈獨立為MongolianPeople-sRepublic(蒙古人民共和國),於一九六一年加入聯合國。自獨立後一直採行共產的中央計畫經濟制度,但由於國際環境丕變,眾多奉行社會主義的國家紛紛揚棄共產主義,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此一變革亦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自1990年起,蒙古開始加速民主及經濟改革,以充份導入市場經濟,1991年蒙古國會通過憲法,明訂人民擁有私有財產及土地的權利。  蒙古於2000年之GDP約為10億美元,PerCapitaGDP為425美元。境內工業以食品加工、紡織、皮革製品及建材等輕工業為主,前蘇聯政府解體後,對蒙古的工業生產衝擊最大,但在該國政府的努力及外資的援助下,已日有起色,近年來工業生產總值約佔總GDP的24%左右。其他對GDP有所挹注的經濟因素為對外貿易,以2000年為例,出口總值達5億2佰10萬美元,而進口總值達6億3千1百60萬美元,主要貿易國為蘇俄、中國大陸、美國及日本等國。2000年通貨膨脹率為8.1%,較1992年經濟改革時期的325.5%已穩定很多。迄2000年止蒙古的外匯存底達1億3千萬美元,GDP成長率於2000年為1.1%,故總體經濟發展尚可。蒙古目前領有牌照的商業銀行計有12家,但整體銀行部門因放款品質不佳,體質仍在持續惡化中,至2000年底止,逾放金額已達銀行資產的23.4%,為解決金融危機,該國政府部門將銀行最低資本額由10億MNT(即MogolianTogrogs,為外蒙古的幣值單位,一美元約等於1,092Togrogs)提高至20億MNT,希望藉由提高銀行最低資本額的門檻,鼓勵銀行合併,淘汰體質差的銀行,進一步降低資產品質惡化對銀行所帶來的衝擊。綜合言之,蒙古整體經濟發展尚可,惟銀行放款資產品質甚差,逾放比率偏高,信用風險相對提高,國內金融同業與當地銀行若僅建立單純通匯關係,不授予額度,則風險不大。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004168
2013 © 公務員出國考察追蹤網 || 本來源以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頒佈為準,資料僅供參考,若有不正確之處請來信(abroadplay@groups.facebook.com)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