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風險在風險管理之領域裡漸受重視。金融機構會考慮到,複雜金融工具評價錯誤所造成直接損失,更關心評價模型風險管理失當可能傷及信譽,最後導致大眾懷疑他們業務控管能力。本文所稱「模型風險」是指,透過模型所評估之複雜且流動性偏低之金融工具基本面價格,遠離該金融工具最後在市場上找到成交之實際價格。本文認為下列因素造成模型風險:1、因隱形套利者(pseudo-arbitrageurs)受到停損、VaR限額及交易集中投資限額等種種的規範,市場機制無法順利運作,致市價未必經常能快速回歸到「基本面」價格;2、面對同樣的事件,當交易員與風險經理人對金融工具評價模型看法一致時,交易員所採操作策略,會與雙方看法不一致時操作策略完全不一樣,操作績效也截然不同;3、因市場風險受到市場流動性及投資者風險趨避看法呈動態變化之影響,致金融工具評價模型簡化之市場風險函數與實際完全不符;4、市場對殖利率曲線演變趨勢不隨時間變動而變動(time-homogeneity)的共識是很重要的,只不過這方面共識經常改變,致金融工具評價新模型不斷出現。本文最後提出一些模型風險管理運用的實務準則:1、不斷蒐集市場交易資訊,並與其他機構交易人員互通有無;2、就簡式與複雜金融工具,按模型反推這些價格(reverseengineering),以找出一套可以估得與蒐集到價格相近的定價方法;3、就目前廣被使用的定價方法,預測其未來可能之變化。央行外匯存底投資工具漸趨多樣化,預期「模型風險管理」勢必成為未來外匯存底管理重要課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