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5 至 2006-10-14
共 1 位
系統識別號 | C09503008 |
---|---|
主題分類 | 外交及國防 |
施政分類 | 國際合作及交流 |
計畫名稱 | 911後美國主要智庫對美中台關係的研究觀點及其政策影響力 |
報告名稱 | 911後美國主要智庫對美中台關係的研究觀點及其政策影響力 |
電子全文檔 | |
報告日期 | 2006-10-19 |
報告書頁數 | 82 |
出國期間 | 2006-04-15 至 2006-10-14 |
---|---|
前往地區 |
|
參訪機關 | (一)於8月27日至31日間前往洛杉磯地區訪問蘭德公司亞太政策部主任WilliamOverholt、加州聖地牙哥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TaiMingCheung、南加州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教授DanielLynch。(二)9月11日前往史丹佛大學訪問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馬若孟(RamonH.Myers)。(三)於9月17日至26日間前往華府及紐約地區,訪問美國國會研究處(US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s)研究員簡淑麗(ShirleyKan)、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RobertSutter(前美國國會研究處外交、國貿及安全研究小組主任,及前美國國家東亞情報官)、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AIT理事主席)RichardBush、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費浩偉大使(HarveyFeldma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事務研究院中國研究計畫主任藍普敦(DavidM.Lampton)、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計劃主任BatesGill、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卜大年(DanBlumenthal)、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暨中國研究計劃共同主任史文(MichaelSwaine)、外交關係協會史國力(AdamSegal)、亞洲協會(AsiaSociety)政策部主任MikeG.Kulma、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東亞研究所教授白思鼎(RichardP.Bernstein)等。 |
出國類別 | 研究 |
關鍵詞 | 智庫,美國中國政策,台美關係 |
計畫主辦機關 |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 ||||||||||
---|---|---|---|---|---|---|---|---|---|---|---|
出國人員 |
|
美國採行總統制,其政治體系的開放性比英國、加拿大等內閣制國家來得高,每次總統更換,上千名資深行政官員隨之替換,智庫的興起扮演決策人材旋轉門的角色,並提供美國決策者政策分析與評估的專業意見。小布希總統自2000年競選以來,亦倚重來自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傳統基金會(HeritageFoundation)、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等保守派智庫人材為其外交及國防決策智囊,智庫對於美國外交決策的影響力不容忽視。911恐怖攻擊事件,深深影響布希政府全球戰略佈局的重心,雖然布希政府一改柯林頓政府視中國為戰略夥伴的政策,在亞太地區加強與日本等傳統友邦的同盟關係,但以反恐為主軸的戰爭促使布希政府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布希政府原先對台友善的政策也轉趨為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採取平衡的策略。本文旨在透過智庫的角度探索此一轉變,藉由相關研究文獻及與智庫專家的訪談,來瞭解美國智庫發展的歷史及成長的因素,智庫在美國外交決策的角色與功能,美國主要智庫對911後布希政府對中、對台政策的觀察,智庫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研究觀點及研究趨勢,並探討智庫的政策影響力,以及智庫研究對於台灣在民主鞏固及國際文宣上的意涵及啟示。 |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503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