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心得及建議一、海外客家社團業務方面:(一)開發海外訊息平臺提供客家相關資訊:建議可運用或與現有海外僑民訊息通路合作,增加海外客家僑民了解臺灣客家現況的機會。例如運用僑委會現有宏觀電視的電視通路增加客語電視節目或新聞之播出;協調「宏觀周報」定期版面報導客家文化最新訊息及宣傳臺灣客家活動訊息等,以加強臺灣客家與海外客家的聯繫。(二)鼓勵海外社團結合當地文化資源辦理客家活動:海外客家社團雖然身處異國,但在異國特殊的生活文化情境下,也可能發展出因應當地特色的客家文化,使得客家文化更為茁壯、多元而豐富。建議可鼓勵海外客家社團結合當地的特殊節慶或者文化資源,例如馬德里地區,即可將結合當地的年度花車遊行活動,製作桐花特色的花車參與遊行;巴塞隆納地區,則可由客家社團組隊參加當地最富民族特色的「疊羅漢」比賽,藉由參與當地的節慶活動,凝聚客家社團會員的向心力及對客家的認同,同時行銷臺灣、行銷客家。(三)定期提供海外客家社團客家相關文宣品:海外客家社團非常喜愛客委會所出版的各種文宣品,或者民間社團所出版的刊物,然礙於地理限制,無法經常收到臺灣所出版的刊物或物品。建議可定期提供海外社團本會文宣出版訊息,開放有需要之社團申領,提供海外社團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教材與工具。亦可與客家相關雜誌出版社合作,按季或定期寄送海外社團臺灣客家刊物,以利海外客家社團對於臺灣文化現況的了解。(四)培育海外客語教師開設歸國學子客語課程:海外客家第二代的語言能力日益薄弱,是目前海外客家僑民非常擔憂的問題。建議積極培育海外客語種子教師,透過種子教師於僑居地培育更多客語教師,廣設海外僑民客語教學課程,提供僑民第二代學習客語的機會。二、語言及傳播政策(一)協調其他部會配合修正或訂定推動客家文化政策之法源:透過加泰隆尼亞地方政府的成功經驗,我們深刻了解到法源基礎對於推動弱勢文化、語言的重要,TV3這樣一個族群電視臺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有了「加泰隆尼亞公共廣播公司法」的保障,當地政府才足以透過電視、廣播電視臺等各式媒體成功推行加泰蘭語。目前臺灣只有客家電視播出客語節目,而其他無線電視臺卻也在客家電視成立之後紛紛取消客語新聞的播出,其他有線電視臺更無製播客語節目之意願(除本會委製節目外)。然而媒體不只是產業,媒體影響著人的意識以及看待這個社會的觀感,然目前我國傳播法規仍舊缺乏賦予媒體公共服務責任之規定。隨著本會推動「客家基本法」之後,建議未來仍應持續協調其他部會配合修正或訂定相關配套法令,例如協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廣電法中訂定一定客語節目時數,賦予臺灣媒體重視其他非主流文化、弱勢團體的公共責任。如此才能推動社會傳播環境對於多元文化的重視,俾在大環境的配合之下,讓客語成為臺灣重要生活語言之一。(二)提升客語於公共領域使用度:建議可於客家人口較高比例之地區及其公事場所,推動客語之地名、路名標示以及告示牌等,以普及客語及客語文字的使用。此外,在高比例客家人口轄區內,應聘用一定比例一定程度客語能力之公職人員,亦可透過獎補助方式與民營企業合作,鼓勵其聘用一定比例具客語能力之員工,以懂客語就增加就業機會之工具性誘因,提升大眾學習客語之意願。(三)善用志工以及客語薪傳師投入社區客語教學:建議可徵召其他才藝的客語志工,結合志工資源及社區客語薪傳師,於社區推動客語課程或辦理媽媽教室或其他趣味小團體其他活動,主動邀請新社區民眾或新加入客庄社區生活的民眾(例如新移民)透過活動參與學習客語。例如開設民眾較感興趣之烹飪班、點心製作課程等,可用客語進行教學或者討論,在趣味的社區課程中輕鬆學習客語。另亦可針對民眾客語能力高低以及不同需求規劃不同客語課程,例如過去客語教學課程多以初、中、高等程度劃分,然許多客語能力極佳的民眾卻不懂客語書寫文字或者拼音方式。未來或許可配合本會客語書寫文字政策、拼音系統等,針對會聽、說但不懂客語書面文詞及拼音系統或者其他情形之民眾,開設客語作文、客語認證考試學習等課程。(四)針對年輕族群興趣規劃語言推廣活動:借鏡加泰隆尼亞政府設計活潑的活動推廣加泰蘭語的經驗,建議可針對年輕族群愛吃、愛玩的興趣及網路媒體使用特性,規劃較為輕鬆、無包袱負擔或者年輕社群活動的創意行銷,逐漸將客語打入年輕族群的生活當中。(五)借用主流媒體類型節目並注入文化創意規劃客語電視節目:TV3多樣、活潑的節目內容,成功的成為加泰隆尼亞地區民眾喜愛的電視頻道之一,由此可知,運用趣味的內容吸引觀眾收看,才可以達到讓觀眾收視節目學習客語的目的。因此,建議應避免製播過於強調客家文化元素內容的節目,流於過度僵化文化的固守性,不僅會使得資源來源的不豐富而使觀眾感到無趣,也可能會遏阻與年輕世代以及其他非客家族群互動的可能性,因而降低透過節目推動客語學習的成效。因此,建議未來可以參考大眾喜愛的主流媒體類型節目,並加入文化創意的新點子,製作兼顧新意、頻道文化特色的節目,以吸引年輕世代以及其他族群的收看。而推動客語教學,亦非一定用教學型態方式製作節目,亦可思考以其他類型節目吸引大眾或年輕世代收看。例如社會大眾皆喜愛的棒球運動,或許亦可使用客語轉播棒球賽,或者結合知名客家社區棒球隊(如美和中學)介紹棒球發展,同時作為學校客語、體育課程教材。(六)協調客家電視提供實驗性時段鼓舞新型態客家表演露出:由於整體傳播產業對於客家傳播的漠視,因此客家傳播人才不足、表演型態不夠多元,確實是現在客家傳播產業的困境之一。建議可參考TV3的經驗,協調客家電視提供實驗節目播出時段,提供創新表演團隊或者較為新型態製作或表演之節目內容播出之平臺,鼓勵客家傳播產業的多元發展,培育客家傳播人才。(七)因應傳播新科技發展規劃客家語言推動工具:隨著傳播新科技的進步,數位時代的邁入,市場上也出現了多樣的新媒體工具。建議未來於規劃客家語言相關策略之時,亦能結合傳播科技的趨勢,拓增語言學習的載具。例如本會編列的生活客語,未來或可發展為電子書,或者提供民眾下載於PDA、行動電話…,多方運用新傳播工具推廣客家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