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荷、德、奧三國高中職學校與社區之教育夥伴關係,本部於94年9月4日至9月15日,拜訪了荷蘭的文理中學;德國的聯邦職業教育局、華德福森林學校、工業職業學校、人力訓練公司、商業職業學校;奧地利的聯邦教育科學文化部、MODUL旅館及觀光專科學校、第23區文理中學暨高中、聯邦高級技術學校暨實驗所等處。參訪心得摘要如下:一、荷蘭:荷蘭的雙語教學原屬國際導向的教學,是為暫居荷蘭的外籍學生、父母親長期在外國工作的學生或被國際性公司所雇用的員工所設置,1989年由其中一間國際學校AlberdingkThijm首先開辦,引發當時的雙語教學潮流,而BerlageLyceum則在1998年加入開辦本項課程。二、德國:最令訪問團印象深刻的是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家都反對傳統公立學校中教育評量的「選擇或淘汰原則」(Ausleseprinzip),也反對把教學評量制度與留級制度做絕對的結合。他們認為學生的重新學習也應透過學校教師、父母與學生個人的三邊協調決定。教師對評量的認識重點並不在其方法技術與客觀性的問題,而在課程與教學本身如何適應個別差異的問題,所以評量結果或成績單應該包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輔導對策以及協議的發展方向等。華德福教育學的基本觀點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教育需求,所以學校設計不同的教學以適應個別學習,並使每個人都獲得最大的發展可能。教學計畫係依學生心智發展而訂,重要的是啟發學童的創造力及深刻的感受能力。藉由多樣化的藝術及手工藝課程來啟發學童心智及生活實務經驗。三、奧地利:奧國政府提供6-10歲外語教學,提升聽說讀寫的能力,可謂之良策。此外,該國也面臨到人口出生率降低,進入到小學的人數減少,使得建構完整教育架構體制的機率降低。但是,奧國政府持續加強基礎教育,10-14歲加強母語、外語的能力,中學畢業後需參加測試,確認其基本能力。面對台灣出生率的降低,如何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且與國際接軌,不可不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