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杜哈回合(DohaRound)農業談判自2000年展開後,由於進口與出口國家間對於談判各項議題之立場差距極大,因此,直到杜哈回合談判自2002年全面展開後,農業一直是各國最為關切與爭議的重點,也是杜哈回合談判數度無法依照規劃時程完成的主因。雖然2003年9月WTO第5屆坎昆部長會議因無法達成具體結論而告破裂,但農業談判仍於2004年7月底通過「七月套案」(JulyPackage),就農業談判架構(Framework)達成共識,以做為進一步針對減讓模式(Modality)進行談判之重要基礎。2005年12月第6屆香港部長會議期間,由於歐盟在取消出口補貼之期限方面做出讓步,美國亦與非洲棉花提案4國就棉花削減模式達成協議,而會員也達成共識將給予低度開發國家產品零關稅及無限配額之優惠待遇,因此,會議乃順利通過部長宣言;其中在農業方面,會員同意於2006年4月底前完成農業減讓模式,各國並應據以於7月底前提送減讓表,以利於2006年底前完成談判。香港部長會議之後,WTO隨即密集召開農業談判會議,惟因各國立場差異仍大,導致未能依照香港部長言於2006年4月底前如期完成減讓模式;而因為主要會員在「農業境內支持」、「農產品市場進入」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等所謂「三角議題」上,有嚴重歧見。因此,雖然農業談判主席FALCONER在2006年7月10日提出減讓模式草案,仍無法敦促會員縮短彼此歧見,WTO秘書長LAMY爰於2006年7月24日宣布暫停談判。談判暫停以後,FALCONER主席一直透過非正式管道與主要國家及集團進行諮商,並藉由召開「小型非正式團長會議」,邀請主要會員國(約22國)駐WTO大使針對農產品降稅、敏感產品(SensitiveProduct)、特殊產品(SpecialProduct)及扭曲貿易境內削減支持總額(OverallReductionofTrade-distortingDomesticSupport,OTDS)等農業重要議題進行討論。在密集討論後,各國多同意應全面復談,LAMY秘書長乃於2006年11月16日宣布各談判小組恢復技術性復談判(又稱SoftResumption,軟性復談);隨後在瑞士Davos召開的「全球經濟論壇」中,主要會員國再次展現推動正式復談的高度政治意願,為此,LAMY秘書長乃於本(96)年1月31日宣布全面恢復杜哈回合談判工作。在秘書長LAMY的主導下,農業談判主席FALCONER與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談判主席STEPHENSON於本年7月17日分別提出減讓模式草案,WTO並於本年7月23日起召開包括農業談判會議、NAMA談判會議、貿易談判委員會議及總理事會議等多項會議,由各國針對減讓模式草案進行初步意見評論,期望在8月暑休後,能自9月起密集展開談,以利於本年底前完成談判工作。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爰規劃出席WTO總理事會會議,並與新入會員集團召集人之克羅埃西亞進行雙邊會談,以利掌握推動復談最新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