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世界首要經濟體,消費支出幾佔其GDP之70%,在房價變動影響消費支出的財富效果下,凸顯房市景氣於美國經濟所扮演的角色,而房市榮枯興衰,不僅影響房貸及相關證券化商品等個別金融市場,更擴及金融穩定、經濟成長等廣泛層面。1930年代美國發生經濟大蕭條,經濟衰退致失業惡化、房價劇跌,重創金融業,進而導致流動性危機,遂開始推展一系列住宅金融制度,發展房貸證券化商品,至1990年代,隨資訊科技進步而邁入資訊化、國際化時期。2001年網路科技股泡沫破滅後,Fed多次降息形成低利率環境,美國房市漸趨熱絡,嗣因建屋供給過剩、核貸鬆散、貸款利率漸升及CDO等證券化商品風險估測失誤等因素,2007年美國房價下挫、爆發次級房貸危機,產生信用緊縮,美國經濟面臨衰退,此外,亦引發國際金融擴散效應,如歐洲、日本、中國大陸及我國等地區,均因此傳出投資房貸相關證券之鉅額虧損,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威力可見一斑。本文首先介紹住宅金融制度之演進,次以房貸業務、證券化市場之變化,剖析美國房市概況,接著說明美國次級房貸起因、影響、因應措施,及2000年迄今(相關資料截迄97年3月底止),美國與我國因應房市變化政策之比較,最後,就授信品質.投資證券化商品之資訊揭露.消費者權益.流動性管理以及國際金融合作等面向提出簡要建議為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