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期間

2002-08-16 至 2002-08-23

前往地區

  • 英國

出國人數

共 2 位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104263
主題分類 公共工程
施政分類 工程管理
計畫名稱 參與國際工程教育研討會
報告名稱 參與國際工程教育研討會
電子全文檔
報告日期 2002-11-25
報告書頁數 53
其他資料
出國期間 2002-08-16 至 2002-08-23
前往地區
  1. 英國
參訪機關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工程教育,ABET認證,產學合作,數位學習,國際化人才培育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教育部
出國人員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吳亞君 教育部 顧問室 研究員 其他
胡郁芬 教育部 顧問室 約僱人員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國際工程教育研討會(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Education,ICEE)為台灣創始成立,已成為國際工程教育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今年自8月18日至21日期間假英國曼徹斯特UMIST科技大學(UniversityofManchester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UMIST)盛大舉行。我國在國科會魏主委哲和與教育部顧問室楊主任泮池領軍之下,一行三十餘人與會,收穫豐碩。本團為擴大參與,廣結國際工程教育同好以及與英、美等國專家學者研商ABET(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認證接軌事宜,乃自八月十七日起報到後隨即參與聯誼活動及Plenary階段的工作會議(workshop),共同與各國與會人員研討工程教育面臨的相關議題,使各與會國家感受中華民國對ICEE的鼎力支持與重視,以及中華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強烈企圖心。此次投稿大會之論文484篇,分別來自全球的48個國家,會議中共收錄342篇。Plenary階段工作會議的引言,計有來自澳大利亞、英國、美國、iNEER秘書長等六位專家學者,發表有關國際合作、國際社群之提升、國際合作計畫、ICEE工程教育未來的國際互動等議題。本團成員除了發表論文外,另廣泛蒐集各國工程教育發展相關資訊,並主動與國際人士洽談合作計畫之可行性。綜合此次參加「2002年ICEE國際工程教育研討會」心得,主要建議摘要如下:1.「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組」之建議(1)工程教育國際認證之推動,初期可先由與美國ABET開始洽辦,但為加快腳步亦可同時接洽英國各工程學會(由其組成單一窗口),商討認證事宜,並儘速建立我國統一之評鑑制度與認證機構。(2)先行推動一系列的前導評估計畫,以加速導引教師對於學生學習核心能力的討論。教師需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才能協調工程課程以外的知識之獲得,藉由教師對一般學習目標和計畫的討論與了解,才能提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本科以外課程的效率與效果。(3)借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作法與經驗,設立多個產學聯盟,每個產學聯盟由數個學校參與,期培育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增廣知識面…,提升學生進入產業界工作之能力。2.「產學合作與創造力培育組」之建議(1)工程教育的提升,需要從理念與目標出發,作環境背景分析、現況檢視、問題分析…等,再作整體性的策略規劃。(2)確認產學合作及大學間策略聯盟,是提升學生學力的重要途徑。為達成此目的,主管機關須要扮演諮詢與媒合角色,必要時成立「顧問團」應是可思考的方向。(3)課程設計應重視學生「創意實作關鍵能力」之獲得,從建立規範、嵌入教育到提供政策面的支持,有系統的提升學生創意實作能力。(4)提升學生創意能力,鼓勵規劃產學結合之創新性課程。宜以經費之補助作為政策工具,透過政府政策面的提示與導引,落實在研習營課程與活動內容之設計,強調產學的共同合作或企業參與。(5)有效整合產業界以及學術界菁英,共同培育在知識經濟時代具高附加價值的學生。(6)強化專題製作鼓勵專題內容由學生自行合作創作,舉辦專題成果發表會,邀請產業界人士參與,以評估作品商業化之可行性與作品之改進。3.「數位學習組」之建議(1)建立數位教材與遠距教學評估方法及其評鑑指標,並加強學生思考技能與解決問題能力之培養。(2)發展數位學習過程,多鼓勵資訊軟硬體廠商作適度的支援。(3)Remote VirtualLab.的實習與實驗方式,適合已建構之產學策略聯盟教學系統,可納入下階段數位學習之推動項目。(4)加強獎勵教師投入教學,導正以論文為導向的獎勵與升遷制度,以落實教學。(5)重視創造力教育之後續產品化支援與訓練的實施,並應確認學生應具備之基礎能力與知識,俾作為工程教育改造依據。(6)工程教育中學士加碩士的修業方案應可加速,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期讓學生早日進入產業界服務。(7)加強推動學生交流,學位共授的跨國合作。(8)鼓勵大學與美國大學進行工程教育的跨國合作與交流。(9)逐步整合空中大學與地區性社會大學,以提升教學品質。4.「重點科技國際化人才培育組」之建議(1)教師交換除研究之實質合作外,應著重國外資訊之蒐集,並吸取經驗,俾有助於國內教學品質之提升。(2)有系統的整理及評估國內交換教師/學生計畫已進行或正進行之計畫成果,並參酌先進國家作法,研擬更佳之改進方案。(3)提出國際交換計畫之前應先作策略分析,並設定目標,期使合作計畫更具效率與品質。(4)積極提供博士生及教師進行短期交換計畫,以取得及引進先端技術,以擴大國內科學及技術之利基,積極與世界接軌。(5)大學及碩士生之交換計畫中應隨時代變遷,開設核心課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以教授符合科技發展需求的教學深度及教學品質。(6)借鑑挪威創意營(innovationcamp)之作法,俾使學員瞭解創新及應用性之整體觀念,激發國人創新潛力,進而自創品牌,提升經濟實力。(7)生物技術教材資源,宜實施教材電子化網路化,使教材全民化且容易取得;生物技術課程應朝認證方向規範,以利於學校間學分之採認;增加跨校選課彈性,鼓勵學生跨校選修優良與具獨特性之課程。(8)國際會議之舉辦,邀請大師級教授至國內演講,學生不收費,使學生直接與大師互動,瞭解世界潮流脈動,增加學生國際觀。(9)促進工程與生物技術教育研究之對話與合作,如奈米技術(nanotechnology)應用於生物醫學,以增加我國產業在國際之競爭力。(10)專題競賽可朝擴大為國際性競賽方向規劃,例如「通訊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所規劃之通訊專題競賽,可擴大為國際性競賽。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104263
2013 © 公務員出國考察追蹤網 || 本來源以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頒佈為準,資料僅供參考,若有不正確之處請來信(abroadplay@groups.facebook.com)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