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學研究顯示氣候變遷趨勢是人為的經濟活動所造成,那麼在人類追求經濟發展及美好未來生活的必然趨勢下,人類有必要積極努力發展對環境友善的經濟發展模式,讓經濟、社會、環境得以永續發展,讓下一代能在一個健全的環境下有選擇他們想要的發展。但是在面對氣候變遷時如何選擇最好的“發展路徑”是國際組織及各國當地政府規劃與採行政策時的重大考驗,同時需要國際間、政府間、及各受影響層次的共識與密切合作,才能在最經濟的cost下獲得最佳的benefit,也同時減低環境衝擊。OECD希望透過至2030的研究來提供各國可選擇的方案,並透過模式情境分析,讓大家能評估對經濟面的衝擊是否可承受。當然,初步傳達的訊息,是affordable及available。OECD在提供對氣候變遷的建議及看法時,強調所建議的政策選項及科技是可行而且可以負擔的前提之下,同時在採行一些積極做法,將是長期看來更有利的路徑,而且更積極的鼓勵,今日採取正確行動,會開啟未來更好的機會(例如建築物、能源、交通運輸政策)。氣候變遷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影響是廣泛且長遠的(但今日的決策是迫在眉睫),全球排放者與受害者有區域差異,各國排放溫室氣體的現況與趨勢有差異,所需花費的成本也有差異,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同時政策的推動往往是跨領域部門的。OECD在進行氣候變遷的研究上,也是結合了多方的合作來共同完成,例如在環境跟經濟的模式分析上,由經濟部門提供總體經濟面的資料,從能源及環保面由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農業部門,同時也結合DutchEnvironmentalAssessmentAgency的專家來執行環境面的模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