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集岩為石油探勘潛能評估的主要因子之一,理論上,任何岩層只要具有孔隙以提供油氣蘊藏及滲透率以允許油氣流動,均可為儲集岩;迄今,砂岩仍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氣儲集層之一,砂岩在地下分佈的推測關係著油氣鑽探之成敗;影響砂岩分佈及其儲集層特性的主要因素為沉積環境與沉積後之成岩作用變化。預測砂岩分佈趨勢需根據正確的沉積環境解釋,在同一沉積環境內其成岩作用變化與獨立之砂岩體是否具儲積層特性,亦與其微沉積環境相關;因此,各種不同沉積環境的研究,相對應之沉積特徵、岩性及如何整合現有探勘資料,重建沉積環境為研習授課重點;沉積環境自來源區開始,向下游依序描述,包括:沖積扇、辮子狀河系、河道砂岩、風成砂、湖成沉積物、三角洲、濱海與三角洲間儲積層、濁流岩等。砂岩為本省最主要的油氣儲集岩,台灣陸上的油氣生產層,最主要為打鹿砂岩,屬於三角洲環境沉積砂體,其餘生產層應屬於濱海、三角洲間之近海環境沉積砂岩;根據台灣新生代盆地演化,台灣本島沉積物主要來自西北方歐亞大陸的碎屑物,西北海域可能有上新世以前之河道砂岩儲積層存在;上新-更新世台灣本島露出海面後,形成前陸盆地,於西南前淵是否發育有深海扇?深海扇沉積物是否具儲積層特性?甚值進一步研究。檢討本總處之探勘,近年來未能有重大突破的原因,除受限於可鑽探面積有限等之客觀因素外,個人認為不在儲積層,缺失的是Whereisthekitchen?與Howtocorrectlydefinethestru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