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 至 2012-08-11
共 1 位
系統識別號 | C10102377 |
---|---|
主題分類 |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 國家發展及科技 |
計畫名稱 | 細胞激素IFN-γ與IL-10基因多型性決定兒童感染幽門桿菌後的持續移生 |
報告名稱 | 細胞激素IFN-γ與IL-10基因多型性決定兒童幽門桿菌感染的持續移生 |
電子全文檔 | |
報告日期 | 2012-10-30 |
報告書頁數 | 6 |
出國期間 | 2011-12-01 至 2012-08-11 |
---|---|
前往地區 |
|
參訪機關 | 麻州綜合醫院的小兒腸道免疫實驗室 |
出國類別 | 進修 |
關鍵詞 | 幽門桿菌,基因多型性,細胞激素,壞死性腸炎。 |
計畫主辦機關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
---|---|---|---|---|---|---|---|---|---|---|---|
出國人員 |
|
本次獲得教育部補助前往哈佛醫學院所屬麻州綜合醫院的小兒腸道免疫實驗室當研究員。由於研究室主任是一位小兒腸胃科學教授,除了完成我申請的研究題目外,也指導我另一個關於早產兒壞死性腸炎的體外研究。對於IFN-γ與IL-10基因多型性的研究發現:IL-10三個基因(-1082,-819,and-592)的分析中,幽門桿菌感染的兒童比未感染者有較低的AA/TT/AA表現型(41.8%vs.52.8%,OddsRatio:0.64,95%CI:0.364-1.132,P=0.125)。IFN-γCA重複微小衛星多型性為(CA12)+/(CA12)+者在幽門桿菌感染兒童為5.1%,在未感染者為4%。另外,IL-1β經由PI3K/Akt/AP-1與NFκB路徑引發的IL-6分泌在不成熟腸細胞顯著的比成熟的細胞來的高。Akt、JNK以及p38次單位間成長的差異使得不成熟的腸細胞容易產生壞死性腸炎。 |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10102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