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研究,從關懷國內識字能力弱勢學童出發,企圖了解師資培育者可以如何經由系統性的專業發展活動,協助現職老師解決自己在面臨班級內識字困難的學童,所衍發的困頓。我先檢視國內職前師資培育的課程與教學,也反省小學現職教師的進修運作,如何培育準老師、協助現場教師,了解有關識字能力弱勢的學童,發現職前師資培育與在職的專業發展,皆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從跟老師的訪談中發現,這些在各自班級中識字能力弱勢的學童,階級與種族的印記清晰可見,許多老師面對這個現象有心無力、甚至痲痹、視而不見,導因於職前師資培育課程與教學,欠缺相關課程的安排,教育學術界相關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從學童早期識字困頓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學校巧妙地完成階級、種族再製,另外,晚近幾年的教改,對這類學童幾乎視而不見,再度將識字困難的學童邊緣化。在這樣看似惡性循環的困境中,我們師資培育者的位置何在?我們可以作什麼,扭轉這樣的局面?我從淵源於紐西蘭、繼而在美國發揚光大的「閱讀復甦方案」的發展故事中,看到一些可能。這份報告說明「閱讀復甦方案」如何協助早期識字出現困頓的學童,繼而特別針對「閱讀復甦方案」如何培訓不同層級的在職教師,如何規劃、實踐整體的教師專業發展,詳細著墨。從我參與的現場教師專業培訓課程的觀察紀錄,與對「閱讀復甦方案」教師與負責培訓的指導教師的訪談中,我企圖捕捉這樣系統性的規劃運作,如何的影響整體的教學文化。我也分別從學理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實務工作、教育行政決策三方面,思考它對台灣教育現場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