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一、瞭解國際間腎臟疾病防治之現狀與成就,吸取各國工作經驗,做為本局規劃與推展腎臟保健政策之參考。二、吸收國際間腎臟疾病防治新知,彙集相關資訊,增進參與國際會議之經驗。建議:一、依據國人主要死亡原因資料顯示,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歷年來均列十大死因之一,又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疾病之發生率與盛行率均逐年增加,洗腎佔健保龐大醫療支出,然腎臟疾病過去並未深受重視,本局自91年起開始推動腎臟保健相關業務,在人力配置、預算編列上均顯不足。腎臟疾病防治業務極待開發,建議未來中央政府組織再造執掌該業務部門,在人力、資源及單位層級上審慎規劃。二、腎臟疾病之發生,大多源於糖尿病、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症,而糖尿病、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症等疾病則與不良之生活型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故政府相關單位宜在有限之預算下,善用民間團體與社會資源,於社區、職場、醫療機構及學校等,積極、多元的推展健康生活型態相關計畫,如少糖少油少鹽的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酒、體重控制、正確用藥等,讓民眾認知不良行為對健康之危害,及早實行健康生活行為或建立自我健康管理之習慣,以減少糖尿病、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症之發生,則腎臟病患自然減少。三、對於腎臟疾病高危險群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宜善用學校健康平台:我國各級學校依學校衛生法規定,對國小、國中、高中入學新生及國小四年級學生須實施健康檢查,其項目包含尿液【雖然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協會(USPHS)居於成本效益的考量,不建議進行一般性的尿液篩檢工作】、血液檢查,據悉教育部已建置檢查結果資料之登錄系統,本局將主動與教育部聯繫,若發現疑似腎臟病個案,將協助規劃轉介、追蹤管理等,以期早期治療痊癒,或延緩腎臟的損傷,降低腎臟病盛行率。四、腎臟疾病的治療不能光靠藥物,其控制與飲食有莫大的關係,病人若不控制飲食營養,病情不會好轉,如能聽從營養師指導,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則病症可獲立即改善;對腎臟病患而言,早期的營養介入,可以改善或控制病況,延緩腎功能的衰退。就腎臟疾病之臨床營養照護部分,我國腎臟病保健推廣機構,目前大部分僅針對第四、五階段之患者從事營養指導,已建議其自第一階段即開始實施,另建議參與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之機構、糖尿病人保健推廣機構及糖尿病教育推廣機構,亦一併推展腎臟病營養教育及照護,俾大多數腎臟病患建立正確之飲食營養觀念,調整飲食行為;在社區部分,現階段建議營養師結合糖尿病、冠心病高危險群之健康促進辦理。五.本局已自92年起陸續辦理腎臟保健科技相關研究計畫,過去辦理項目包括「腎臟保健先驅計畫」、「台灣地區末期腎臟疾病病患流行病學研究:十年世代分析計畫」、「台灣地區腎臟疾病診療指引建構計畫─台灣血液透析作業與診療指引計畫」、「台灣地區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整體照護體系建構計畫─照護流程暨衛教模式的建立計畫」、「建立台灣地區慢性腎衰竭登錄系統及照護品質標準」計畫、「基層慢性病個案管理計畫」、「研發腎臟保健教材計畫」、「社區腎臟保健及疾病防治實驗計畫」、「腎臟保健機構設置計畫」,本(94)年已徵求辦理「慢性腎臟疾病相關因素探討」,95年規劃辦理「早期腎臟疾病相關營養介入或學習系統之建立」等,然我國迄今尚無慢性腎臟病之發生率、盛行率等資料,未來建議寬列經費,從事更多本土性腎臟相關之流行病學實證研究,以為規劃腎臟疾病保健政策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