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蘇聯是一個很封閉的世界,任何國際性學術交流與合作均被嚴格監控與限制,但是其科研成果及國防工業舉世聞名,前者驗證了雄厚的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後者則歸功於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系統。俄羅斯大學過去在強大政府資源的資助下,的確辦學績效相當顯著而進步,教師水準也甚為整齊。可惜,在舊蘇聯政府解體後,經濟情況頓受重大打擊,以致於對教師待遇及教學品質經營逐漸下降,為其基礎科學教育十分紮實,頗值國內推動高等技職教育借鏡。本次考察計畫全程規畫自93年6月19日出發至93年6月28日回國,共十天。主要參訪俄羅斯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共八所大學,另順道拜訪我國駐芬蘭代表處,了解芬蘭國際合作與高等教育發展情形。本次考察俄羅斯的高等院校,預期能達成下列三項目標:1.為因應國內現階段技職教育快速轉型,高等技職校院蓬勃發展,組團赴俄羅斯考察高等技職教育實施情形,以了解俄羅斯高等技職教育發展趨勢與經驗,包括高等院校的類別、學位制度、實務教育特點、學校經營方式等,以作為國內技職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及改進的參考。2.蒐集俄羅斯高等技職教育現況與改革動向,歸納參觀考察心得及具體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訂定高等技職教育政策及學校擬訂校務發展計畫之參考。3.洽尋我國與俄羅斯雙方合作的契機,推動『臺俄師資交流計畫』增進臺灣及俄羅斯技職教育實質交流合作,包括引進俄羅斯科技人才、建立雙方師生交流的管道、合辦國際性活動、進行學術研究合作等。並且提昇雙方技職教育人員互訪層次,希望結合俄羅斯深厚的基礎研究實力及我國的創新應用能力,達成兩國技職人才培訓互補互利的雙贏關係,以提升教學品質及研究水準。透過本次考察活動與俄羅斯高等學府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同時有部分科技大學與技術校院校長直接與俄羅斯高等學府簽訂交流合約。實為此次考察活動最佳收穫。未來仍需積極推動雙邊學術交流與師資交流活動,茲將學校對雙邊交流之可能作法與建議略述如下:1.已簽訂雙方合作備忘錄(MOU)部份:由於俄羅斯教授專業素質不錯,但待遇不佳,各校已簽訂合作備忘錄者,建議積極從事實質交流,相互邀請短期授課,學生互訪,共同推動研究計畫,或參與學術研討,以促進臺俄合作交流之關係。2.對尚未簽訂合作備忘錄者部份:參訪之俄國科技大學在航空、海洋、工程、經濟以及管理科技方面均有不錯之辦學績效,建議教育部能夠擇期再行組團前往觀摩,或舉辦雙邊學術研討會,加強雙方互動,以媒合學校間之交流合作機會。3.可立即進行交流合作之部份:(1)邀請俄羅斯環境技術專家來台參與環境技術研討會:本項議題已與相關俄羅斯學者協商,願意來台參與環境技術研討會,並由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及弘光科技大學等,共同籌劃辦理。相關細節與計畫內容可由相關學校儘速提出計畫。(2)邀請我國海洋相關學者專家赴俄參加海洋科技研討會:聖彼得堡海洋科技大學將於2005/06/27~06/30於聖彼得堡舉辦第八屆國際海洋快速交通研討會(2005FastSeaTransportation:FAST2005,如附件一)。建議教育部能將此項消息轉知我國有關海洋及交通科技相關校院及專家,並能夠組團參與研討會,同時邀請海運相關產業一同前往,以加強交流與合作。(3)邀請我國管理科技學者赴俄參與2005年4月在莫斯科舉辦之國際管理科技研討會:俄羅斯之StateUniversityHigherSchoolofEconomics對我國管理科技及教育問題頗感興趣。該校負責該國多項教育政策之研擬及學制改革方案之研究。我國管理科技及教育體系對於該國之發展頗具參考價值。該校將於明(2005)年四月舉辦國際研討會,建議教育部能夠組團參與研討,由於細節尚未確定,如有進一步消息將可請駐外單位轉知國內相關校院參與。(4)建議籌備「中俄高等技術教育研討會」:由於雙方均有相當意願交流合作,建議先由我國舉辦第一屆中俄高等技術教育研討會,邀請俄方學者專家與會,並有系統地介紹我國教育制度及成效內容。隔年再由俄方主辦,由我方組團前往參與,相信在有系統之互動交流下,雙方技術交流與合作可以順利展開。(5)由教育部指導資助各校院認聘俄方性質較為相關之學校系所教授專家進行實質教學、研究之合作以利交流之開發;為方便交流及統一各校聯絡窗口,如能由教育部協調我方學校成立組織並設立單一窗口做為聯絡單位,將較能發揮資源整合之效果。4.在學生交流可行性探討之部份:(1)俄方已有學校以主題導向(如IC封裝技術等)方式,小規模(10數名不等)並以學校經費補助或業界贊助做法,與法國等進行3至12個月之短期交流,語言係以英文為主。建議我國比照此一模式辦理。(2)臺俄學生交流如能先以研究生為優先對象,並以應用科技為重點,參酌俄方既有做法原則,選擇適當對象,試行推動,俄方學校皆表歡迎及興趣。又學生之留學互訪,也表歡迎及可行。5.有關推動教授、專家與學生之交流,乃至技術合作研究等,因為必需獲得學校當局具影響力之校長等人士之熱烈支持,方較可行,因此,臺俄雙方學校主管之密切交流,將是推動之優先重點,此部份,似宜具體研擬可行方案,並積極落實推動,定期追蹤,檢討成效,其效果應可預期。6.合作交流之主題,如能優先選擇業界同感興趣之技術項目,並邀同企業參與贊助,當可進而媒合共同研究開發技術與移轉,促使互相獲益與雙贏。7.藉此次參訪活動,如能彙整有意願之學校資源,輔以有計畫之組織與規劃,推動交流合作,當可厚植臺俄合作紮根之工作。在本次參訪過程中,多所大學均表達強烈的意願,希望能與臺灣的大學發展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其中莫斯科航空大學及莫斯科無線電電機暨自動化大學於參訪時亦與訪問團中的多所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確認雙方未來的合作原則。此次參訪之簽約情形如下:1.與莫斯科航空大學簽約的學校有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清雲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嶺東技術學院等共十一所大學院校。2.與莫斯科無線電電機暨自動化大學簽約的學校有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清雲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嶺東技術學院等共十一所大學院校。心得與感想俄國與臺灣由於兩國相距遙遠,加上歷史上俄國與中共關係良好,政治上對臺灣十分不友善,因此兩國間的交流與相互間之認識瞭解一直是臺灣比較弱的一環。隨著俄國政治實體的轉變,及其對自由經濟追求與開放,經濟上漸能接受臺灣,此次藉由教育部所舉辦的技職教育俄羅斯學術訪問考察團,經由學術訪問總算能有入門一窺其貌的機會,在短暫的參訪中雖未能深入瞭解,但對俄國也有初步的輪廓認識,及做了一次成功的學術交流及國民外交,以下謹就本次的參訪提出一些心得與建議,作為後續努力之參考。一、此次雖是技職高等科技教育的考察,重點在科技學術的交流,但俄羅斯的文化藝術水準極高,應不必侷限於科技學術之間的交流,未來更應推廣及於文化藝術領域。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經濟條件一直不佳,教職人員基本薪資極低(不到臺灣的十分之一),在其經濟尚未開始起飛之際,應把握時機作雙方面的學術交流,如交換師資,共同辦理臺、俄學術研討會,否則時機錯過,俄國經濟也如中國大陸一樣起來時,雙方交流意願會降低,且成本也將提高。三、歷史上俄羅斯為共產國家,在臺灣外交拓展上,俄羅斯常常配合中共處處打壓,若由官方來往將備極辛勞,因此建議部份交流可藉由私立學校推動較不具有敏感性。四、目前雙方對老師的短期交流或交換師資均有濃厚的興趣,但要落實必須加強俄語方面的人才培訓,且英文溝通語能力亦應加強,如「歐盟的教育年會」亦訂定逐年加強英文教學比例的計畫,因此國際化語言能力是必備也是趨勢。五、此次參訪過程中,接待學校的校長或副校長若到過臺灣,對臺灣各方面有認識及瞭解者,其接待的熱情就大有不同,建議我國應主動推動辦理臺、俄學術研討會,隔年由雙方交互辦理,在臺辦理時可做必要之經貿參訪,在俄辦理時可邀臺商參加,經由學術交流實質幫助臺商前進俄羅斯,也實質協助俄羅斯發展經濟。六、在所參訪的六所專業科技大學中,學校規模大約在12000~16000名學生,師資約1500~2000名,80%以上為正博士(類似我國的教授)及副博士(副教授),每校都有大約5~10位國家科學院院士,生師比約8~10:1。每年預算經費約3000~4000萬美元,主要來自政府的補助(約占30~50%)及對外籍生的收費(每人3000~4000美元/年)等兩大部份。綜觀學校規模與國內科技大學相去不遠,但師資結構顯然優於國內的技職院校。七、專業科技大學主要是因應國家專業人才(尤其是國防)的需求而設立,學制主要以培養工程師級人才為主,修業5~6年,課程設計非常紮實,學生在原理及實務性內容的訓練很完整,以莫斯科國立航空大學為例,米格29、蘇凱27等許多現役且具實際操控功能的飛機,將蒙皮剝離後陳列在學校的實習工廠中,直接讓學生了解其構造及傳動原理。每位學生在5~6年的修業期間必須修滿50門課,含基礎(如數學…)及專業(如航空機械…),畢業前要完成6個專題、15篇計算論文、5份專業報告等,可見學校教育紮實的程度。而且學制暢通,每所專業科技大學,都有許多研究所博士班,可以讓學生在專業領域充分的深化,培養高級的研究人才。八、近年來這些專業科技大學在新設科系方面已朝多元化發展,例如許多新的科系如企管、外文等紛紛設立,這些科系大都依循4+2的學制(即大學四年,研究所碩士二年),但是對核心系所的專業培養,許多學校仍非常堅持5~6年的修業期間。這種對教育理念的堅持及對學生素質的嚴格要求是造就俄羅斯國防科技之所以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方向亦逐漸應用到民生工業,例如利用電化學原理開發毒品檢測技術、利用衛星監控發展城市的防火監控系統、利用虛擬及動畫技術發展模組化教具等。九、由於經費的普遍不足,許多大學的研究設備老舊且笨重,甚至大多是自行組裝或改裝,例如在莫斯科無線電暨自動化大學所發展的電漿技術中,研究人員自行組裝一台產生電子束的大型設備,許多指針式的壓力錶已有20年的歷史了,甚至還使用真空管作為零件。詢問之下,發覺他們對原理的了解非常透徹,才能藉著簡易的設備加以組裝,完成能夠takedata的先進設備,或許這種設備在歐美國家是有儀器廠商製造,但價格昂貴且後續的維護亦不便宜。對照國內許多學研單位,每年擁有龐大的經費,購置精密設備,但是往往只發揮不到一半的功能,同時又因為無力於後續的維護,造成設備的提早損壞。相形之下,這種藉由對原理的了解,親自動手組裝設備的研究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的。十、俄羅斯是一個科技強國,但開放的腳步不夠快,國際化程度仍然不足。大學授課仍以俄文為主,大學教授熟練英語者不到二成,因此若要發展國際交流,可以先從教師的互訪或合辦活動(如研討會)開始。學生若想留學俄國,則應先學會俄語。本次參訪收集許多大學資料,也認識多位俄國教授,將可作為未來活動邀約或合作的參考。十一、本次參訪的學校大多有超6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發展的規模並沒有太過渡的膨脹,就算近幾年的發展,腳步也是非常的謹慎,並沒有隨波逐流追逐歐美一些新興的科學熱潮(如微機電、奈米等),反而是強調一些跨領域的整合以及在既有的工程領域上紮根,並且從傳統科技中展現特色。反觀國內許多大學,常常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以方便爭取財源,或為了擔心招生問題,太過於牽就學生的興趣,因此學校的發展重點常常在變,系所也常在改名。然而每個系所師資人數有限,只要研究方向一旦改變,常常好不容易購置的設備就因此而閒置,造成許多資源的浪費。這點倒是頗值得深思的。十二、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是一所綜合大學,歷史悠久,在人文、藝術、理工領域之師資陣容極為堅強,是俄羅斯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校舍、系館建築氣勢雄偉,校園遼闊,綠意盎然,景觀壯麗,與市容融成一體,並與克林姆林宮相輝映。藉由偉大歷史人物(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的雕像,將悠久且強盛的文化溶入校園建築,以襯托學校的歷史與地位,營造與偉人毗鄰而居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優越感及自信心,塑造出特殊的校園文化,這是一種很不錯的校園教育方式。學生在這種校園環境薰陶下,自然產生學習的動力,也頗能自律、自動、自發。與西方所崇尚的自由學風相比較,雖然顯得保守、不夠創新及不夠活潑生動,但紮實的訓練成就了俄羅斯聞名的科研成果及工業科技,是絕非偶然的。十三、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已接近北歐,為順道了解鄰近的芬蘭在資訊科技產業的成功,在雲科大林校長與芬蘭代表處吳代表的安排下,就近走訪赫爾辛基,對於芬蘭才500萬人口,卻能製造出Nokeia的優秀資訊廠商,且產值占該國平均所得的一半以上,殊值我國借鑑。芬蘭的大學在理工、資訊、生物科技、醫學、人文藝術方面也值我國參考及交流,在政府鼓勵外交的同時,應將芬蘭納為交流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