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係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的定期集會研討機制。今年於廣州舉行第八屆會議,時間為12月6日至8日。交流研討主題為(一)流域規劃與管理,(二)河道與河口綜合整治與環境建設,以及(三)資訊(信息)技術在水利中之應用等。筆者於會中提出主報告,題目為「台灣2004年72水災的省思及對策」,以今年台灣颱洪災害的經過,以及因而對社會的衝擊,進行檢討並提出因應的對策。除參加上述研討會外,尚參訪長江三峽工程及黃河小浪底水庫。其中考察長江及三峽工程,對於水力發電的價值更獲重新的認識。台灣目前雖然可供開發之大型水利計畫已極為有限,唯儘量開發自產而可再生之能源,不論大小之水利計畫,仍應積極調查規劃並進行開發。而黃河泥沙問題世界有名,但台灣的泥沙產量卻是世界第一。為解決黃河之泥沙問題,涉及黃河改道及投入40億美金鉅資之小浪底水庫,目前已建造完成並投入營運。台灣為使各水庫能永續利用,解決水庫淤沙問題,特別是石門水庫的改造已是當務之急。小浪底之排沙效果雖仍未達理想,不過其操作之原則仍可供台灣各水庫改造之參考。兩岸水利科技的交流為雙方均可獲益之活動,雖各有不同之見解及堅持,但對於雙方不同見解的互相瞭解及協調,仍有極大的助益。因此建議:一、雙方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仍應持續依現有機制繼續辦理,加強雙方水利科研成果的交流。二、水利計畫不論規模大小,仍應積極調查規劃,提出對國家社會有益,能興利除弊之計畫俾持續辦理,並積極開發,以造福社會。三、水庫為調節台灣水資源豐枯之唯一有效利器,惟淤沙為其致命之禍患。建議應加強針對台灣水庫淤沙之基礎研究,並積極改造各水庫,增加有效之排沙設施,使現有水庫能朝永續為吾人所利用之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