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之旅,因為避開了觀光客(或許是說國內觀光客)遊覽的都市風光,我們更能深入體會葡萄牙的社會、民眾如何與歷史、自然共存共榮的情形。西元前九到六世紀,非尼基人與希臘商人就已在此定居,經過君主專制、征服與被征服、民主獨立之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西班牙,無可避免的要與充滿歲月痕跡的的土地共同發展。所以除了繁榮的新興商業都市,如里斯本外,一般鄉鎮的風貌幾乎都一樣---先進入古蹟斑駁的外城,現代居民的生活則依附著外城發展。歷史、古蹟對葡萄牙人來說已經自然的融入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於是各種新興建設的考量絕對不會排除歷史建築,而是各種難易程度不同的古今融合,挑戰著都市規劃專家以及建築學者的智慧;像是此行住宿的Pousadas,每一棟都有不同的驚喜;像是Estremoz的古羅馬取水道,活生生的古羅馬時期古蹟就聳立在現代的大馬路旁;Coimbra--葡國最具代表性的大學城,遠溯自14世紀的大學建築與現在街道糾纏在一起共存得如此協調。時光的年輪為這個國家增添了多少的故事性與吸引力,從來沒有成為包袱或絆腳石。鄉對於台灣社會,對於城市的記憶大概只能容許10年、20年,舊的東西只是阻礙進步的力量罷了。葡萄牙是一個注重傳統的國家,當地手工藝者的技術與藝術才華代代相傳,雖然每個鄉鎮擁有不同的設計與裝飾,不過,陶器,可能是唯一一項全國性的技藝。但是,仍有潛在的危機會面臨失傳。歐盟致力於推動有關的藝術保存,並增加就業機會,延續許多即將面臨沒落的村莊的命運。Metrola(美爾圖拉)、Crato(可拉圖)、Evola(埃武拉)、Marvao(瑪維歐)、Braga(布拉加)等等鄉鎮村落就是在政府有計畫的輔導下,靠著陶器、羊毛掛毯編織、竹籃編織等傳統手工藝使鄉鎮生命力再生的例子。如何讓國內客家傳統產業也能蛻變成深具吸引力的特色加值產業,葡萄牙社區居民的自我堅持與政府有計畫的扶植值得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