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九十四年六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三十日,以美國博物館的亞洲宗教展覽為主題,拜訪主要的亞洲收藏博物館,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波士頓沙可樂美術館、華盛頓佛瑞爾與沙可樂美術館、納爾森˙阿提金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洛杉磯郡博物館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等等。經由實地參訪博物館,記錄展覽的主題結構、空間規劃以及展覽手法,了解美國博物館關於亞洲宗教藝術方面收藏的情形,以作為故宮亞洲分院展陳的參考。美國博物館的亞洲宗教造像收藏各有所長,平均來看印度和西藏方面的收藏較強,東南亞和日本、韓國的收藏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比較起故宮博物院目前的收藏,雖然缺乏大型的、重量級的作品,在數量上,勉強可以擠上排名。在展覽內容的邏輯來看,大部份分為分為三大系統,印度東南亞、環喜美拉雅山與東亞,以時代發展先後與地區特色為主,以宗教交流為主題的規劃方向很值得發揮,足以形成本館特色。在展覽內容呈現的手法上,除了將作品依時代地區呈現之外,以現代手法營造宗教氣氛或將宗教建築直接搬入陳列室,是受歡迎的呈現方式,洛本藝術博物館(RubinMuseum)將展覽由初入深的引導,卻是最樸實又最具深度的作法。面對美國積極主動爭取館藏的有效方式,亞洲分館應直起急追。除了收藏古代文物之外,西方博物館的現代從未與傳統切斷,身為東方哲學與藝術領導者的中國,應思考如何為亞洲藝術尋求新出路,作為博物館龍頭老大的故宮,實責無旁貸。惟有以新的眼光思考博物館的定位,才能為博物館帶來新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