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立克次體疾病主要是藉由節肢動物媒介立克次體至脊椎動物宿主而引起的疾病。透過病媒蜱、蝨、蚤或蟎類等叮咬後,細菌伴隨唾液或污染的糞便進入傷口而感染,但也有透過空氣或輸血而感染的可能。Rickettsia屬分成兩群:(i)斑點熱(Spottedfevergroup;SFG),目前已知全球有17種立克次體;(ii)斑疹傷寒(TyphusgroupTG),主要有R.powazekii和R.typhi,前者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致病原,後者是鼠蚤型斑疹傷寒的致病原。Orientia屬僅有O.tsutsugamushi一種,但包含許多品系(strains)及分離株(isolates)。目前台灣疾病管制局負責的立克次體傳染病檢驗包括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和Q熱等,通報疾病尚未涵蓋斑點熱之主要病原。由於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各類病媒媒介的傳染病正急遽增加,其中,恙蟲病立克次體確定病例從1991年至2005年,已經從23例增至454例,2004年疑似病例更高達2173例,儼然已經成為重要的新興及再浮現的傳染病。爲了有效掌握台灣立克次體疾病之發生,以求快速反應與防疫,本計畫將於法國馬賽立克次體中心研習病原體分離及檢驗技術,並於台灣疾病管制局建立該標準流程。此次研習以病原體分離及培養技術為首要重點,並包括分子診斷系統、血清學診斷、分子流行病學分析及病媒蜱鑑定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