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契約式自然保護措施達成農地多功能性之制度與作法」部分由「台德社經協會」秘書長江益璋博士候選人全程陪同,以北萊茵-西法倫邦Nordrhein-Westfalen(簡稱NRW)為受訪地區,進行訪查。重點簡要如下:◎隨著「永續發展」之理念成為普世價值之後,如何有效結合農地之「生產」與「生態」兩方面功能,乃成為歐盟新農業政策之重要目標,於「自願基石上」(auffreiwilligerBasis)推展之。◎「契約式自然保護措施」行之已久,涉及諸多相關單位,充分體現「公私協力」之精神:以NRW邦為例,經由集體之「腦力激盪」,以期能徹底落實「契約式自然保護措施」,而由相關數據顯示,農民之「接受度」(Akzeptanz)甚高。◎重視「契約式自然保護措施」之監控機制:如上所述,歐盟與「聯邦食料、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BundesministeriunfuerErnaehrung,LandwirtschaftundVerbraucherschutz)平分「契約式自然保護措施」之經費,而地方政府(亦即邦以及縣政府)則分別負責相關工作。◎最近學者已大力倡導所謂「生態帳戶」(Oekokontor)之概念,藉以彌補上述缺憾,而使得該等農地得以繼續發揮其生態功能。(2)「整合性農村規劃與建設」部分在歐盟成立後,大區域性之跨國建設與議題隨即受到重視,而各加入國家也在歐盟補助政策下,紛紛提出共同治理與部門整合之規劃。在此議題中,主要重點包括:◎以獎勵誘因鼓勵整體農村環境發展:強調以農業為主,並在生態維護之目標下從事整體農村文化、農業、環境與生活之建設。◎重視有計畫之整合性集村農村型態建設:德國之土地規劃,共分為聯邦、邦、區域與鄉鎮為主之各級土地規劃,各層級之規劃內容強調之特性不同,從執行中,即已同時作整合性之土地與發展規劃,使行政執行更為一致與簡便。◎強調全民合作的主體建設:鄉村的建設,在全面性的區域考量下,呈現整體性的文化保存、特性維護與居民生活便利的共同促進,全民共同參與的良好執行模式。值得借鏡與學習之處:1.美好的環境創造或維護,是需要經營與花費的,成為全民教育下之普遍共識。2.透過每個層級的明確分工與協調,有助於行政之推動。3.以獎勵誘因方式,給予不同程度之補助,方是提升責任參與的成功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