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期間

2006-04-01 至 2006-09-04

前往地區

  • 美國

出國人數

共 1 位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502209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施政分類 衛生及社會安全
計畫名稱 腦瘤及脊椎瘤最新治療
報告名稱 進修電腦刀放射手術治療技術心得報告
電子全文檔
報告日期 2006-11-30
報告書頁數 13
其他資料
出國期間 2006-04-01 至 2006-09-04
前往地區
  1. 美國
參訪機關 美國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
出國類別 研究
關鍵詞 惡性腫瘤,電腦刀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輔導會臺中榮民總醫院
出國人員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鄭文郁 輔導會臺中榮民總醫院 神經外科 師三級醫師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根據衛生署統計,惡性腫瘤連續26年蟬聯台灣第一大死因,平均每14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面對這個無情頑敵,醫療界不斷鑽研實驗,開發出各種對抗癌症的儀器與療法,目前癌症的治療是結合多種方式的綜合治療。癌症的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免疫治療、生物療法、標靶治療、、、、等等仍然在發展中。傳統高能X光放射治療和伽瑪射線放射治療缺點是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腫瘤週遭的正常組織亦免不了會受到波及,當腫瘤所受劑量愈高時正常組織所受劑量亦隨之升高,因為受到正常組織和重要器官耐受劑量的限制,在臨床治療上有時會無法給予腫瘤細胞足夠的致死劑量,而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在放射治療歷史中,發展「殺死腫瘤細胞且使正常組織受到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的技術一直是醫師、醫學物理師努力的目標,隨著醫療儀器的進步及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已將放射治療推入了另一個新的紀元,三度空間之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治療,已是現在腫瘤放射治療之基本配備。經由立體定位之方式以找出腫瘤之位置,而施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Radiosurgery)。電腦刀就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外科教授約翰‧艾德勒Adler依此原理發明的,其原理就是利用電腦和仿彿人體手臂的「機器人手臂」(即電腦自動刀)連結來施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除了有比人類手臂更靈活的機器治療手臂外,電腦刀還備有即時精密的「定位系統」,可精確掌握腫瘤位置,不會錯殺其他正常細胞;電腦刀還可以追蹤動態目標,讓腫瘤無所遁形。。不管是肺癌、肝癌、攝護腺癌等腫瘤,雖說都會因為患者呼吸而改變位置,但是都難不倒電腦刀。另外,由於定位精準,電腦刀的程,可以縮短到1~3次。目前在全球已有近一百台新型的電腦刀CyberKnife腫瘤治療儀器,在歐、美、日、韓等國之先進醫學中心幾乎都有引進,已有超過一萬個治療病例。職在醫院長官的支持下有幸前往美國與發明電腦刀的丹佛大學神經外科教授Adler學習所有的電腦刀放射手術治療技術。此次赴美進修能體會到全人治療及照顧。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能整合相關的學科,共同研究、群策群力,提供病人最完整的醫療照顧,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反觀國內因總額預算關係,各臨床科系間的聯繫溝通常受經費的分配影響而無法得到充分的合作,無法提供病人最完整的醫療照顧。值得我們思考與改進,我們應該還有進步的空間,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502209
2013 © 公務員出國考察追蹤網 || 本來源以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頒佈為準,資料僅供參考,若有不正確之處請來信(abroadplay@groups.facebook.com)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