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已是一種趨勢,其成功率因為新的免疫抑制劑上市而有重大突破,1960年初腎臟移植後病患以azathioprine及prednisone來預防排斥,當時器官的一年存活率僅50至60%。1980年代,免疫抑制劑有了重大突破,cyclosporine上市使器官的一年存活率達70%,1998年時隨著移植手術技術及術後照顧不斷的進步與更新,及免疫抑制劑的發展,使器官的一年存活率達88%。但是對於不同免疫型態的病人,該如何選擇適用的免疫抑制劑?器官排斥時及移植後併發症發生時又該如何處理?至今仍是台灣甚至全球移植醫學及藥學界積極要尋找的答案。顯示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對於移植器官有相當重大的影響,此層面包括移植術前免疫誘導藥物的選擇,移植術後免疫抑制劑的長期使用,及器官排斥或併發症發生時免疫抑制劑的調整,至最終病人及器官的存活率等等。現今,在美國因為醫療政策與文化信仰的開放,使得器官移植人數日益增加,病人術後藥療照護概念也相當成熟且有充分的經驗。本人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附設醫院FairviewHospital,追隨ProfessorSutherland的移植醫療團隊學習胰臟移植術後藥療照護,該院從1966年施行了全世界第一例人類胰臟移植手術至今已有超過1,500例胰臟移植的經驗,居於全球領導地位。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設醫院,追隨ProfessorRoberts的移植醫療團隊學習腎臟移植術後藥療照護,該院至今已有超過8,000例腎臟移植的經驗,亦居於全球首位。最後前往UniversityofIllinoisChicagoMedicalCenter,跟隨其器官移植臨床藥師學習移植用藥之知識,與實習生指導之相關內容。工作這期間,從基礎開始學習有關的知識、概念及應用方法,並觀察國外移值藥師之工作內容,以冀回國後能充分應用。未來的移植藥師,勢必需要提升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才能提供移植病人與醫療團隊更完備的協助。 |